老年人都存在骨質疏鬆現象嗎?怎樣及時發現長輩骨松?

人口老齡化是人類社會面臨的挑戰,它不僅是醫療問題,而且是重大的社會問題之一。現在人口的老齡化日漸嚴重,而骨質疏鬆症目前已成為全球性影響老年人生活品質的流行病。骨質疏鬆症的主要危害是髖部和脊柱骨折,其中髖部骨折的致殘率、致死率分別為30%和24%,已經成為社會公共健康問題。

一些人認為,骨質疏鬆症是老齡化過程的正常結果。確實,老年人中患骨質疏鬆症的比例相當高,該疾病與增齡密切相關,它是老年人最常見的骨骼疾病。那麼,人老了都會得骨質疏鬆症嗎?
「三個方法」及早發現爸媽骨鬆!身高倒縮3公分以上要注意

跟退化性關節炎不同,骨松來得無聲無息,疾病前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或徵兆,常有病人發生骨折了才知道自己骨松非常嚴重。

其實中年以後,骨生成的速度就開始減緩,骨分解的速度則維持不變或加快,所以隨著年紀增加,骨骼會開始變得疏鬆、空洞,就像遭到白蟻蛀蝕的樑柱一般,變得脆弱易碎。

臺灣人的骨折率很高,大約每20分鐘就有一人髖部骨折,且脊椎與腕部骨折的情形也很嚴重。據統計,約有三分之一的臺灣女性一生中會發生一次髖部、椎體或腕部骨折,男性也有五分之一的風險。

一旦發生這種嚴重的骨折,不少人因此就臥床不起,嚴重影響生活自主功能,甚至因感染導致死亡,對家族及醫療資源形成很大的負擔。

如何觀察長輩是否骨松?

骨松好發於女性身上,主要是因為更年期後建構及保護骨骼的雌激素濃度降低,會加速骨流失。根據國健局統計,全台約有160萬名骨松患者,其中95萬人就是更年期的停經婦女。

然而骨松也不是女性的專利,男性到了65歲左右骨流失的速度就和女性差不多,75歲以後罹患骨松的情形和女性一樣普遍,甚至發生髖部骨折後一年內的死亡率還比女性高,可見無論老爸老媽都不能對骨松掉以輕心。

為及早發現骨松問題,建議利用以下方法:

● 「332」骨松檢測準則

隨著骨密度愈來愈低,骨骼結構組織會開始變細、折斷或塌陷,身高也會逐漸縮水。美國在2011年做的大型研究發現,女人30到70歲平均身高減少約5公分,到80歲則減少將近8公分。

因此骨松學會提出「332」檢測口號。第一個「3」是現在的身高比過去矮了3公分以上;第二個「3」則是後頸與牆之間的距離大於3公分;「2」代表肋骨最下緣與骨盆之間的距離小於2公分。當你發現父母出現這樣的情形,代表他們很有可能已經是骨松候選人了。

● 骨密度檢測

想確定是否罹患骨松,骨密度檢測是最直接、準確的方法。檢測方法有定量超音波(QUS)及雙能量X光吸收儀(DXA)。市面常見的免費骨松測試通常是測量足跟骨與脛骨的QUS。而DXA測的部位則是腰椎與髖骨,國內外醫界普遍認定DXA的準確度高,是診斷骨松症的黃金標準。

而骨密度檢測報告裡的T值可以幫你瞭解骨松嚴重程度。

● 骨折風險評估工具(FRAX)

臨床統計發現,一半以上的骨折病患骨密度沒有低到骨松的程度,可見骨折同時還受到其他風險因數,如抽煙、飲酒、藥物(類固醇)、疾病、年齡等因素影響。

因此世界衛生組織(WHO)在2008年設立骨折風險評估工具(FRAX),鼓勵民眾上網檢測,計算未來十年發生骨松導致骨折的機率。

計算完會得出兩個數位,當十年內主要骨松性骨折(包括髖骨、脊椎、肱骨及橈骨)的機率大於20%,或髖骨骨折機率大於3%時,就被視為高骨折風險病人,應考慮積極治療。

萬一骨松真的找上門,市面上有八種治療藥物,主要可分為抑制破骨細胞的破骨抑制劑,和刺激造骨細胞生成的造骨促進劑兩種。都屬於醫師處方藥,建議可掛骨科門診,女性患者也可同時到婦科進行雌激素檢測追蹤。

老年人都存在骨質疏鬆的現象嗎?

答案是否定的。早在1994年,世界衛生組織就定義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因骨量低下、骨微結構破壞,導致骨脆性增加、易發生骨折為特徵的全身性骨病。因此,骨質疏鬆症是病理性的骨骼疾病,而非正常的生理現象,在很多年齡較大的人群中,關節和軟骨的情況都非常好,並不會出現骨質疏鬆的現象,這與生活習慣存在一定的相關性。但二者是否存在絕對的相關性,目前仍沒有明確的研究報導。

所以,年齡較大的人群不一定就會出現骨質疏鬆。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、保持合理的平衡膳食及開朗的心情,經常進行陽光浴也能防止骨質疏鬆的發生。

文章轉自網路,如有侵權,請聯繫我們刪除:健康頭條 » 老年人都存在骨質疏鬆現象嗎?怎樣及時發現長輩骨松?

贊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