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宮不是商品,代孕真能解決少子化?

子宮不是商品,生命更不能交易。關於“代孕的討論引起大量關注。其實,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一直都有,討論了大齡夫妻生育二胎“有心無力”的困境,這種困境讓一些人想到了代孕,引發大量討論.但最近三則生理男性想要產出後代的新聞令人矚目。一是男變性為女的網紅罔腰宣佈懷孕;二是張廖立委協助台灣男子「阿強」將其在烏克蘭代孕的雙胞胎接回台灣,並且呼籲應儘速通過「代孕」修法;三為阿妹的經紀人陳鎮川和新婚老公花了450萬經由代孕有了兒子。

雖然罔腰懷孕後來證實為烏龍一場,但在現今嚴重少子女化的台灣,此三則新聞似乎開啟了男性可以經由科技擁有孩子的無限想像。但在感嘆科技大能之際,我們真正了解看似美好願景之下的重重問題嗎?

▲ 陳鎮川喜獲愛兒!(圖/翻攝自陳鎮川)

國健署:人工生殖嬰兒 較高早產、低體重機率

男性沒有子宮,在取得卵子後,須倚靠「人工生殖輔助技術(ART)」及「代理孕母」才能擁有後代。在多年的人工生殖產出後代後,已發現人工生殖帶來並非只有好處。

國健署報告顯示,台灣人工生殖後代有較高的早產、極低體重 (如下圖)、較低體重及缺陷機率。

▲ 單胞人工生殖嬰兒有較高的極低出生體重比率(小於1500克)。(圖/媽媽盟製,參考國民健康署資料)

疾病機率 高於自然受孕後代 

我們已知早產嬰兒易有聽障(早產嬰兒為一般嬰兒的50-150倍);而極低體重嬰兒易有神經發展障礙。而國外人工生殖後代,除了如台灣一樣的問題外,更發現其高血壓、自閉症、智能障礙及癌症機率,也較自然受孕後代為高。

因此,已有許多文獻警告,與胚胎相關的試管嬰兒技術本身存在許多不可預期的風險。在其培養過程中牽扯到無數的藥物處理及實驗步驟:過量排卵、取卵、受精、胚胎培養、胚胎選擇、胚胎移植,及可能的冷凍保存胚胎。這些步驟有機會對基因產生不可預期的影響。

而ART再加上代孕,胚胎除了承受 ART技術帶來的風險外,還要考慮來自母體可能的排斥。2017年美國的研究報告顯示,與同一產婦自己自然受孕的孩子相比,代孕後代有較高的早產率及低出生體重率。同一份報告也發現,代孕者與己身自然受孕時相比,其產科併發症明顯較高,包括妊娠糖尿病、高血壓、前置胎盤等等。

▲ 張廖萬堅支持修改《人工生殖法》。(圖/記者李毓康攝)

台灣開放代孕 後代健康堪虞

張廖立委為了協助台灣之子回台,協調外交部及付出的心力令人感佩。但因經歷這些繁瑣的涉外事務,而倡議台灣應開放「代理孕母」,其影響絕對不止事務層面。

台灣開放代孕,除了幫有錢人省去機票食宿的花費與舟車勞頓的辛苦,能減少糾紛嗎?還是製造更多問題? 孕母決定不放棄孩子,怎麼辦? 若孕母孕程中因懷孕發生意外,一輩子癱瘓、慢性病……怎麼保證不會有糾紛?

「代理孕母合法」除了讓代理孕母承擔比自然懷孕更高的風險,更可能影響代孕後代的健康及一生。有人關心代孕孩子的健康狀況嗎?有關心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了母親的遺憾,孩子要如何承受心理的壓力?在表面上看來以為是公益行為的代孕,其產出後代的健康也堪虞。人的慾望無限,是否可以恣意妄為?

關於代孕,最重要的是要瞭解代孕的流程及風險。在代孕界最有名的莫過於美國“嬰兒M”案—代媽拒絕將小孩給到基因父母。在1988年,美國新澤西州當地法院判決基因父母對該小孩進行“領養”。之後該州就出臺相關法律規定類似出生的小孩均歸基因父母所有,但同時規定代媽有權利去照看小孩並參與到小孩的成長過程中。因此,我們有必要引起警覺

文章轉自網路,如有侵權,請聯繫我們刪除:健康頭條 » 子宮不是商品,代孕真能解決少子化?

贊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