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事小林的午餐永遠是公司食堂的“顯眼包”——一大份糖醋排骨、兩碗米飯,再加半份油炸春捲,下午還得啃塊巧克力當零食。可她站在體重秤上,數字常年穩定在48公斤,腰細得能輕鬆握住。反觀隔壁工位的老張,早餐只敢喝無糖豆漿配雞蛋,晚餐基本是水煮菜,卻還是被脂肪肝和“啤酒肚”困擾。
“為什麼有人天生‘吃不胖’?”“我是不是天生就屬於易胖體質?”這些疑問,戳中了很多人的痛點。其實,“只吃不胖”和“喝涼水都長肉”的背後,不只是“體質”兩個字那麼簡單,而是基因、代謝、生活習慣共同織成的一張“體重網”。
什麼體質容易發胖?
(一)中醫體質分類
1. 痰濕體質
痰濕體質的人容易肥胖,表現為身體沉重、四肢無力、舌苔厚膩。這類人往往代謝較慢,容易堆積脂肪。
2. 脾虛體質
脾虛體質的人消化功能較弱,容易出現食欲不振、大便溏泄等症狀。雖然進食不多,但營養吸收不良,容易導致肥胖。
3. 氣鬱體質
氣鬱體質的人情緒容易低落,常因情緒問題導致食欲增加,進而容易發胖。
(二)現代醫學角度
1. 高胰島素抵抗
胰島素抵抗會導致身體無法有效利用葡萄糖,從而增加脂肪儲存,容易發胖。
2. 腸道菌群失調
腸道菌群失衡會影響營養吸收和代謝,導致脂肪堆積。肥胖人群的腸道菌群往往與正常體重人群不同。
3. 激素失衡
甲狀腺功能減退、皮質醇水準升高等激素問題也會導致體重增加。
易胖體質的人,身體裡藏著哪些“致胖陷阱”?
易胖體質不是“天生有罪”,而是身體的“能量管理系統”更容易“跑偏”,這些特徵尤其需要注意:
1. 基礎代謝“動力不足”,熱量容易“存銀行”
有些人的基礎代謝天生偏低,就像一台老舊的冰箱,哪怕調低溫度,耗電量也比新冰箱少。這意味著他們吃和別人同樣多的食物,更容易有熱量剩餘,這些剩餘的能量會被身體當成“儲備糧”,轉化成脂肪堆在肚子、大腿上。更麻煩的是,長期節食會讓基礎代謝“雪上加霜”——身體以為“鬧饑荒”,會主動降低消耗來“保命”,結果越餓越胖。
2. 胰島素“敏感度過高”,脂肪細胞愛“囤貨”
胰島素是調節血糖的激素,但它還有個“副作用”:會讓脂肪細胞打開“儲存開關”。易胖體質的人往往對胰島素更敏感,吃了高糖食物(比如蛋糕、奶茶)後,血糖飆升,胰島素大量分泌,不僅把血糖轉化成能量,還會“命令”脂肪細胞多囤脂肪。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明明沒吃太多,卻總在肚子、臀部堆積脂肪——胰島素在悄悄“指揮”脂肪“安家”。
3. 壓力激素“幫倒忙”,越焦慮越胖
長期壓力大的人,身體會分泌一種叫“皮質醇”的激素。少量皮質醇能幫身體應對壓力,但長期偏高會打亂代謝節奏:它會讓人特別想吃高糖、高油的食物(比如深夜忍不住點炸雞),還會把脂肪往腹部集中(形成“壓力性腹型肥胖”)。很多人說“壓力大就想吃東西”,其實是皮質醇在“搗亂”,這種情況下,吃進去的熱量更容易變成脂肪。
4. 睡眠不足“拉偏架”,瘦素少了,饑餓素多了
睡眠和體重的關係比你想像中密切。人在深度睡眠時,身體會分泌“瘦素”(告訴大腦“吃飽了”)和“饑餓素”(告訴大腦“餓了”)。易胖體質的人如果經常熬夜或睡眠品質差,瘦素分泌會減少,饑餓素會增多——結果就是“明明不餓,卻總想吃”,而且特別渴望高碳水食物(比如麵包、麵條)。這也是為什麼熬夜黨更容易發胖,哪怕他們沒多吃,身體的“饑餓信號”也會騙他們多攝入熱量。
易胖體質想“逆襲”?做好這幾件事,讓代謝“跑起來”
易胖體質不是“終身標籤”,通過生活習慣的調整,能讓身體的“代謝齒輪”重新轉起來:
用“力量訓練”喚醒肌肉:肌肉是“代謝的發動機”,每增加1公斤肌肉,每天能多消耗100大卡左右。易胖體質的人可以每週做2-3次力量訓練(比如舉啞鈴、深蹲、平板支撐),哪怕每次只練20分鐘,也能提高基礎代謝。別擔心練出“肌肉塊”,女性體內的雄激素少,很難練出誇張的肌肉,只會讓線條更緊實。
讓睡眠“修復”代謝:每天保證7-8小時睡眠,儘量在11點前入睡。睡前1小時別刷手機(藍光會抑制褪黑素分泌),可以聽聽白噪音、泡泡腳(水溫40℃左右,泡15分鐘),讓身體進入“修復模式”——睡得好,瘦素和饑餓素才能“各司其職”,代謝才不會“跑偏”。
用“慢碳水”代替“快碳水”:把早餐的白粥換成雜糧粥,午餐的白麵條換成蕎麥面,晚餐的米飯減半、多吃蔬菜。慢碳水消化慢,能讓血糖更穩定,還能給腸道菌群提供“營養”(膳食纖維),慢慢改善腸道環境。
別讓壓力“綁架”食欲:壓力大時,試試“5分鐘呼吸法”——用鼻子深吸4秒,屏住呼吸4秒,再用嘴慢呼6秒,重複幾次能快速降低皮質醇。也可以通過散步、畫畫、和朋友聊天來釋放壓力,別讓“吃”成為唯一的解壓方式。
其實,不管是“吃不胖”還是“易胖”,都沒有絕對的“好”與“壞”。真正的健康,不是追求“骨感”或“狂吃”,而是讓身體處於“收支平衡”的狀態——吃進去的能被消耗,消耗的能及時補充,身體舒服了,體重自然會穩定在合適的範圍。就像老話說的“食飲有節,起居有常”,順應身體的節奏,比糾結“體質”更重要。
文章轉自網路,如有侵權,請聯繫我們刪除:健康頭條 » 有人喝涼水都長肉,有人頓頓紅燒肉卻很瘦:體質背後藏著什麼秘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