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再隨便吐口水!它竟是身體的“天然保護劑”,總想吐可能藏著這些健康信號

走在街頭,總能看到有人隨口吐一口口水;吃飯時,也有人習慣把嘴裡的“殘渣”連口水一起吐掉。很多人覺得口水是“沒用的分泌物”,甚至有點“髒”,卻不知道這看似普通的透明液體,其實是身體自帶的“健康衛士”——既能幫我們消化食物,又能保護牙齒,還能抵抗細菌。可為什麼有些人總忍不住想吐口水?這到底是習慣問題,還是身體在“報警”?今天就來揭開口水的“神秘面紗”。

口水的神奇好處

(一)消化作用
口水中的澱粉酶是一種強大的消化助手。當你咀嚼食物時,澱粉酶就開始工作,將食物中的澱粉分解成麥芽糖,讓食物更易被身體吸收。這不僅有助於消化,還能減輕腸胃的負擔,讓你的消化系統更加高效。

(二)口腔清潔
口水是天然的口腔清潔劑。它不斷地在口腔內流動,就像一個勤勞的小清潔工,把食物殘渣沖洗掉,保持口腔的清潔衛生。這種自我清潔功能可以減少細菌的滋生,預防口腔疾病,如齲齒和牙齦炎。

(三)抗菌作用
口水中的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A等成分,具有強大的抗菌能力。它們能夠抑制或消滅多種細菌,如傷寒桿菌、葡萄球菌、大腸桿菌等,從而預防牙齦炎、口腔炎以及咽喉炎等疾病。這使得口水成為身體的第一道防線,保護你免受病菌的侵害。

(四)傷口癒合
口水中的富組蛋白能顯著縮短傷口癒合時間。當你不小心咬傷口腔內壁或有其他口腔傷口時,口水可以説明止血和加速癒合。這種天然的療傷能力,讓你的身體能夠更快地恢復健康。

(五)抗衰老
口水中的腮腺激素被稱為“返老還童”的激素。它能增加肌肉、血管、結締組織、骨骼、軟骨和牙齒的活力,尤其能強化血管的彈性,提高結締組織的生命力。通過保持這些組織的活力,腮腺激素有助於延緩衰老,讓你即使到了老年也能保持紅光滿面的健康狀態。

(六)抗癌作用
研究表明,唾液能有效消除致癌物質產生的超氧自由基。通過慢咽細嚼,讓唾液與食物充分混合,可以清理自由基,從而達到抗癌的目的。這種天然的抗癌能力,為我們的健康增添了一層保護。

總想吐口水,是“壞習慣”還是“病了”?

有些人覺得“嘴裡有口水不舒服”,總忍不住想吐,偶爾吐幾次可能是習慣問題,但如果頻繁吐口水,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,可能是身體在發出“信號”,別不當回事。

1. 先看“非疾病因素”:這些習慣會讓你總想吐口水

很多時候,總想吐口水不是“生病”,而是後天養成的習慣,或者環境、情緒影響:

– “條件反射”式吐口水:比如小時候看到別人吐,自己跟著學;或者覺得“嘴裡有異物”(比如牙垢、食物殘渣),就想通過吐口水清理。時間久了,就形成了條件反射,哪怕嘴裡沒東西,也忍不住想吐。
– 情緒緊張、焦慮:人在緊張時,口水分泌會變得“紊亂”——有些人會口乾舌燥,有些人則會口水增多,覺得“嘴裡黏糊糊的”,想通過吐口水緩解。比如考試前、面試時,很多人會頻繁吐口水,其實是情緒在“作祟”。
– 吃了刺激性食物:吃太多酸、辣、甜的食物,會刺激唾液腺分泌更多口水。比如吃檸檬、辣椒、糖果後,嘴裡會湧很多口水,覺得“不舒服”就想吐;還有些人喜歡嚼口香糖,長時間咀嚼會讓口水持續分泌,也容易讓人想吐。

這些情況大多是“良性”的,只要調整習慣、放鬆情緒,就能慢慢改善。比如想吐口水時,試著咽下去,或者喝口水漱漱口;情緒緊張時,深呼吸幾次,轉移注意力,口水分泌會慢慢恢復正常。

2. 再警惕“疾病信號”:這4種情況要及時就醫

如果調整習慣後,還是總想吐口水,甚至伴隨其他症狀,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現,一定要重視:

– 口腔疾病:牙齦炎、口腔潰瘍、齲齒
口腔裡有炎症時,細菌會刺激唾液腺,導致口水分泌增多;同時,炎症產生的“異味”或“不適感”,會讓人想通過吐口水緩解。比如牙齦炎患者,牙齦紅腫、出血,嘴裡會有血腥味,總想吐口水;口腔潰瘍患者,潰瘍處疼痛,口水增多,也會頻繁吐。如果還伴有牙齦出血、牙齒疼痛、口腔異味,建議及時去看牙醫,治療口腔疾病後,吐口水的習慣會自然好轉。
– 咽喉疾病:慢性咽炎、扁桃體炎
咽喉發炎時,黏膜會處於“敏感狀態”,容易受到刺激,導致口水分泌增多;同時,咽喉部的“異物感”(比如覺得有痰、咽不下去),會讓人誤以為是“口水多”,想通過吐口水清理。很多慢性咽炎患者,會經常“清嗓子”、吐口水,還伴有咽幹、咽痛、聲音嘶啞等症狀。如果這些症狀持續超過2周,建議去看耳鼻喉科,排查咽喉疾病。
– 消化系統疾病:胃炎、胃食管反流
胃食管反流時,胃酸會反流到食道甚至口腔,刺激口腔黏膜和唾液腺,導致口水分泌增多,而且口水會變得“黏稠”,伴有酸味,讓人想吐。同時,還會伴有燒心、反酸、胃脹等症狀;胃炎患者因為消化功能紊亂,也可能出現口水增多、噁心、想吐口水的情況。如果經常覺得“胃不舒服”,還總想吐口水,建議去做胃鏡檢查,排查消化系統問題。
– 神經系統疾病:帕金森、面神經麻痹
神經系統出問題時,會影響唾液腺的“控制功能”,導致口水分泌不受控,出現“流口水”或“總想吐口水”的情況。比如帕金森患者,除了手抖、動作緩慢,還會因為吞咽功能下降,口水不能及時咽下,只能頻繁吐口水;面神經麻痹(面癱)患者,因為面部肌肉無力,嘴角下垂,口水會不自覺流出來,也會讓人想吐。這類情況比較少見,但如果同時伴有肢體抖動、面部僵硬、吞咽困難,一定要及時去神經內科就診。

最後提醒:別再隨便吐口水,正確對待才健康

瞭解了口水的好處,和“總想吐口水”的原因,就該知道:隨便吐口水不僅浪費了身體的“天然保護劑”,還可能傳播細菌——口水裡含有大量細菌,吐在地上後,細菌會隨著灰塵擴散,被別人吸入,可能引發感冒、肺炎等疾病;而且,當眾吐口水也不文明,影響公共衛生。

其實,健康的口水是“乾淨”的,咽下去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,反而能幫身體回收水分和礦物質;如果覺得嘴裡不舒服,可以喝口水漱漱口,或者用紙巾捂住嘴,把口水吐在紙巾裡再扔進垃圾桶,既衛生又文明。

如果總想吐口水,先試著調整習慣:少吃刺激性食物,放鬆情緒,飯後及時漱口,保持口腔清潔;如果調整後還是沒改善,或者伴有牙齦出血、咽喉疼痛、胃部不適等症狀,別拖延,及時去醫院檢查,找到原因才能對症解決。

從今天起,別再小看口水,也別再隨便吐口水——好好保護這份身體自帶的“健康衛士”,才能讓口腔更健康,身體更舒服。

文章轉自網路,如有侵權,請聯繫我們刪除:健康頭條 » 別再隨便吐口水!它竟是身體的“天然保護劑”,總想吐可能藏著這些健康信號

贊 (0)